內容詳情
“雙十一”剛剛過去,大家搶到的商品,小到廁紙、洗手液,大到家電、家具,甚至汽車,幾乎涵蓋所有品類。但這其中似乎獨缺了奢侈品的蹤影。
實際上,如果不只是盯著天貓及其奢侈品電商平臺Luxury Pavilion,會發現包括寺庫、京東Toplife、Farfech等平臺商都有借著雙十一做了或多或少的打折促銷。比如,Farfetch延續了一年一度雙十一大促的傳統,全場七八折不說,還包郵;寺庫則是把“預售定金膨脹10倍”、“全場3折起”的電商促銷老套路用在了Lanvin、Tod’s、VERSACE等品牌上。
然而需要說明的是,這并不意味著奢侈品牌們在面對“雙十一”這個中國人的全民消費狂歡時刻,已然放下了高冷。因為發起促銷活動的是平臺,而非品牌。
這背后是一個許多人都沒搞清楚的“行規”——銷售奢侈品牌正品商品的渠道不一定是品牌官方直營的。
說得具體點,除了品牌官網,以及在部分第三方平臺的官方旗艦店,大多數奢侈品牌也會通過批發、買手店等渠道鋪貨。這與這些品牌在線下百貨、買手店等渠道布局的方式一致。所以,當電商平臺展開促銷,消費者能買到的所謂“打折商品”很可能就是平臺自己買斷的,或是合作渠道供應商買斷的商品庫存。
考慮到“雙十一”的時間節點,大家能買到的應該就是這個類型的庫存沒錯了。撇開愛馬仕、香奈兒等“永不打折”的一線奢侈品牌不說,大多數奢侈品牌針對自己的直營渠道已有一套打折時間表。它們通常會在夏季和冬季的季末展開長時間的打折促銷,以清理季節性產品的庫存。打折時長可達一個月甚至更久,產品售價可從原價的7-8折開始,一路向下降。最終若是無法在常規門店“體面地”消滅這些庫存,品牌就會將這部分產品挪至打折村(Outlets)進行進一步地降價處理。
這樣的時間點其實是個很好的購物時機。因為打折產品雖然過了時裝界的“季節”,卻往往能趕上現實里的四季。夏天買羽絨服,冬天買短袖T恤,買到就是賺到啊。
品牌們有自己的打折時間和渠道,這已形成了一套行業規則。
可是,請注意,在常規門店或者官網,品牌們就算打折,幅度也一定是有限的,力求“體面”。過度地打折,與奢侈品牌想要維持的高端感、稀缺感都存在沖突,會對品牌形象和價值造成損耗。
你或許還記得前不久寧可燒庫存也不打折的Burberry。盡管后續因為輿論壓力太大,它放棄了燒掉庫存的計劃,但它還是沒有選擇打折,而是宣稱將環保和慈善化處理剩余的庫存商品。
Coach的品牌革新也是個例子。在更新產品設計和品牌整體形象的同時,Coach也大大減少了打折的頻率和幅度。過去,該品牌業績越來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,習慣了打折的消費者對正價產品的購買欲望越來越低。
至于之前提到的愛馬仕、香奈兒之流,一方面,這些品牌的產品供給有限,需求卻旺盛,庫存壓力相對會小很多。再者,它們類似于“皇冠上的明珠”的行業地位,也決定了它們絕不能給人以“嚯,它竟然賣不出貨,要靠打折來提振銷量”的話頭。
不過,買不到打折商品,可以試試內購機會啊。品牌們雖然會為了品牌形象舍棄消化庫存以減少成本壓力的機會,但絕不會放過通過維系重要關系來增加銷量的可能。內購,而且是針對親友、職員、VIP的內購通常折扣力度驚人,部分品牌在產品供給上也會更加給力。這可是句經驗之談。時尚媒體也是品牌想要維系關系的對象,因此也會是內購會的???。
上一篇:Gucci 推出 “Gucci DIY” 個性化定制服務
下一篇:服裝行業保持弱增長態勢 閩派服企營收凈利同比上漲